您现在的位置:徐州党建网 >> 时政要闻 >> 市委

9.39万,徐州以“城”相待引才来

截至2024年年底,全市城镇新增就业9.39万人,支持成功自主创业2.5万人,招引高校毕业生来徐4.3万人。

这一串串振奋人心的数据,折射出徐州人才磁吸效应持续增强、创新动能更加澎湃的生动画面。

他们从五湖四海而来,为何选择徐州就业?为何留在徐州创新创业?近日,记者深入实地走访,感受这座城的人才活力,看人与城如何共同成长、相互成就。

引才 以“城”相待邀人才

去年毕业季,在一所所重点高校内,一场场热情洋溢的宣讲、一份份诚意十足的“招募令”,点燃了无数学子的激情。

“在徐州大家一定能与时代同频共振,找到大显身手、大放异彩的舞台。”

“徐州有求才若渴的迫切愿望,有爱才敬才的优惠政策。”

“期待广大学子选择徐州、扎根徐州、成就梦想!”

…………

惜才、爱才、留才,早已深深融进徐州的城市基因。

过去一年,徐州全面、密集、多路线招引各领域人才留徐来徐。在2024年徐州市秋季招才引智系列活动中,不少“新徐州人”主动担任“引才大使”,化身“城市推介官”。

在徐州某国企工作的周然以学姐的身份,重回母校山东大学,用亲眼所见、亲身所感,分享徐州“一城青山半城湖”的生态魅力、发展活力。

“真后悔没有早点来徐州!”周然的一番话,引发学弟学妹的强烈兴趣,“徐州对人才的关爱和重视超乎想象。在工作上给我配工作导师,全程帮助我成长;工作以外,还有成长导师,陪伴我们度过中秋、元宵等节日,让我们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心关爱。”

据介绍,2024年徐州市秋季招才引智系列活动已经先后成功举办驻徐高校、东北线、河南线、山东线等多条路线,共计1439场专场招聘会,活动现场初步达成来徐就业意向7.48万人次。

从春天起跑,一场场新春招聘会春风送暖,一次次直播带岗云上搭桥,一项项就业促进暖民心行动落地见效。“局长直播带岗”“人才夜市”“十一就业黄金周”等专题招聘彰显着徐州在就业领域的深耕细作。

引才只是起步,如何让才尽其用,更好实现人生价值才是徐州接下来的工作重点。为此,2025年徐州人社局将持续抓好重点群体就业,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,全年开展毕业求职指导进课堂、进社区活动100场,调整完善就业困难人员帮扶机制,加大“家门口”就业服务站和省级劳务品牌建设力度,强化就业困难人员公益性岗位等兜底安置,以期最大限度、更加全面地释放人才的潜力、活力。

助才 政策支持+创新平台+产业保障

土壤之于花木,正如环境之于人才。徐州若想将“流量”转化成“留量”,更要千方百计优化“土壤环境”,从“落地生根”到“化木成林”,全方位助力人才成长。

“政策力度肯定是重要考量项目。”中国矿业大学博士杨雨清直言,“我是陕西人,一直在徐州上学,曾经也留意过其他城市,但目前心中几个备选城市和家乡距离都差不多,关键就看政策和城市创新环境。”他觉得徐州的人才引育政策覆盖面广、力度大、连续性强,对自己很有吸引力。

事实上,正全力打造区域科创中心、建设更具归属感的人才友好型城市的徐州,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人才、渴求人才,“创业的政策礼包”自然也颇有分量。

研三的时候,在老师的推荐下,杨雨清将创业第一站选在了徐州市大学生创业园。“从办公场地、公司注册、人员招聘到政策申报,创业园都给予了极大帮助。”回忆过去,杨雨清记忆犹新。

徐州市创业工作指导中心副主任王枫告诉记者,创业园会按照入驻企业的行业属性安排办公地点,这样,产业的上下游企业能够在园区形成集聚效应。

“创业园减免了企业的房租,这对于初创的小微企业的帮助是巨大的。”徐州坠梦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非凡表示,不仅如此,园区还提供创新创业要素整合、人才和技术支撑、创业投资、产业链资源等深度服务,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。

“徐州拥有众多重大科技创新平台,跨学科合作的机会也非常丰富,这无疑为我的学术探索和研究提供了极大便利。”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内,看着新一批仪器“入住”实验室,中国矿业大学环测学院博士栾博钰干劲十足。他告诉记者,如他一般的博士人才在创业时,非常看重城市的创新平台水平,而矿大给他提供了平台,让他能在毕业后继续和小伙伴们一起奋斗。“我简直迫不及待地要大展拳脚了!”

除了政策支持、创新平台集聚,徐州还有产业保障,能让人才接近产业一线,有“用武之地”。

当前的徐州,正全力打造“343”创新产业集群,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。工程机械产业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,绿色低碳能源产业、数字经济规模均已超过千亿元……

从传统产业到新兴产业,再到未来产业,徐州培育的“产业森林”更加枝繁叶茂。

留才 把百万英才的“衣食住行”放心上

31岁的袁媛,是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的博士生,去年入职恩华药业。

“刚参加工作,难免为生活成本而焦虑。”袁媛说,若不是徐州的温情、诚意与包容,她不会如此坚定地选择这座城市。

2023年,“彭城英才计划20条”出台,对人才制度持续“加码”。“除了每个月都可以获得3000块的博士补贴,作为外地人,每年还有2000块的探亲补贴,并且还享受优厚的购房补贴。”徐州对于人才的满满诚意,让袁媛毫不犹豫地在此落户。

前不久,享受彭城英才卡的新福利,袁媛带父母免费进行了体检。“就连父母都被贴心照顾,感觉自己真正成为徐州人了。”袁媛满脸幸福。

彭城英才卡已成为引才聚才的“金名片”。徐州拿出“真金白银”提升服务质效,深度涵养“近悦远来”的人才生态。

2019年至2024年,全市彭城英才卡持卡人数超1万人,其中四星级卡190人、三星级卡10408人,累计为人才发放租房补贴5600余万元,发放购房补贴7700余万元。

“听说徐州人才政策好,很多学弟学妹都来打听,打算毕业后留在这里。”袁媛说,他们选择徐州,有个共同的理由——这里像家,包容,有温情。

数据显示,近年来,在徐高校毕业生留徐就业率持续攀升,2023届留徐就业人数达13766人、留徐率26.66%。

从顶层设计到政策落地,从部门负责人到具体执行的工作人员,对于人才的爱惜渗透于城市各个角落,既能汇聚成温度与善意,也能塑造出魅力与形象,无形之中影响人才的好感与选择。

山东理工大学学生江霖在学校参加了徐州市2024年秋季招才引智活动后,打算来徐州实地体验下,“在网上了解到徐州有青年人才驿站,申请非常简单,可以直接拎包入住。”

据了解,全市共建有“徐青驿站”20家,动态提供床位300余张,同时为青年提供城市融入、就业指导、创业咨询等全链条服务,切实打造服务青年的“一站式”平台。

从青年需求出发,徐州拿出“硬举措”,细化“软服务”,让青年人才安身、安心、安业,实现徐州和人才之间的“双向奔赴”,碰撞出耀眼的创新火花。

这9.39万人的背后,是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对徐州的信任,也是对徐州以“城”相待引才来的最好回答。

“迎风沐光,未来可期”。未来,徐州将坚持以产聚才、以才兴产、产才融合,在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,担起稳就业责任,打造宜居宜业的“人才乐土”。彭城大地,正以满腔热忱,张开怀抱,竭诚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,共同书写更加美好的未来。

来源:徐州日报

相关文章

    没有相关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