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徐州党建网 >> 时政要闻 >> 热点关注

【组工e声】基层减负不是“一减了之”

基层减负不是“一减了之”

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,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,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创造良好条件。形式主义之弊非一日之寒,从根子上减轻基层负担也非一日之功,需要发扬钉钉子精神,真抓实干、久久为功,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,推动基层减负工作取得实实在在成效。

为基层减负关键需要抓住一个“实”字,把有限的资源用在“刀刃上”。现实工作中,一些不顾实际的任务要求、过度泛滥的检查考核,会让基层“热在纸面、冷在实干”。在持续深化基层减负的进程中,聚焦考核检查过多过频、文件会议隐形变异、“指尖上的形式主义”等重点问题,少一些只要结果的生硬通知、多一些贴近实际的政策支持,少一些层层加码的急功近利、多一些切实可行的帮扶指导,动真碰硬减轻基层负担。充分利用“四下基层”、蹲点调研等工作方式,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乡村振兴、基层治理、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,努力为基层添动力、增活力、强效力。

减负不是“一时”的事,而是“一直”的事,需要把“当下减”与“长久立”相结合,探索基层减负全链条制度体系建设。持续深化基层机构扁平化改革,加快构建分工合理、权责一致、运行高效的基层工作体系,通过明晰权责边界、划分条块事权、理顺职责关系等方式制定基层事务权责清单,推动职权下放给基层、力量下沉到一线、服务下倾至乡镇,着力破解“小车拉大马”难题。进一步健全减负效果评估机制,常态化开展“回头看”工作,综合使用满意度反向测评、减负问题线索反映等方法,坚持把“基层有感”作为衡量标尺,严防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等不良作风反弹回潮。

减负不等于减责,放权不等于放任,不能机械粗暴地“一减了之”,应采取务实举措让基层干部既卸下包袱轻装上阵,又抖擞精神主动作为。健全完善一线考察识别机制,近距离观察干部言行表现,降低材料照片等“痕迹”占比,提高群众评分、工作实绩占比,树牢重才德、重担当、重实绩、重公认的鲜明导向。坚持考人与考事相结合,将考察结果与基层干部调整使用、管理监督、激励约束等贯通起来,选派“好苗子”到急难险重任务一线磨炼成长,优选提拔重用政治过硬、实绩突出的基层干部,做到真减负与暖人心并重,以正向激励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。

(作者:徐州市委组织部 黄炎揆、杨青山)

来源: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

相关文章

    没有相关内容